记一次VR体验

宣棋

2019/12/20

Categories: 教育 日记

昨天学校的研究人员临时招助手帮忙指引受访者参与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实验,喜滋滋的去了,觉得不虚此行,记录一下。

实验主要有两类,一个需要两个人同时参与的“交换身体”,一个是个人参与的“同理心”。

“交换身体”项目是说两个体验者分别头戴VR设备,但通过设备看到的是对方的视野。两人分别坐在椅子上,进行缓慢并且尽量同步的动作。因为两个人的动作是尽量同步的,因为产生一种感觉:我的意识连接的另外的一个身体。如果参加实验的人性别不同,体验会更加深刻。

对于参与者,有三条建议:1,动作要慢。2,尽量与另外一个人的动作同步。3,当视野发生改变的时候,记得抬头低头等等以作调整。

慢动作就会给另外一个人配合的空间,太快的话,视野里的身体(对方的)跟不上,就会产生意识和动作之间的延迟。两人动作如果能尽可能的同步,自己对(对方)身体的连接就越清晰。参与者会问谁跟随谁这样的问题,这不重要,无论是谁开始一个新的动作,另外一方察觉到就尽量跟随。因为摄像头和头戴设备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一方抬头低头会改变另外一方透过设备看到的视野。因此当视野发生改变的时候,参与者也需要自我做出调整以跟随。

这一部分的体验是主动体验,参与者的感受取决于双方的配合度。还有一部分是被动体验,需要实验助手(我和同事)的帮助。我们会和参与者互动,互动的每个动作都是提前设计好还有练习过的,会用计数的方式尽量保证互动动作的同步性。互动的具体内容有:击掌,触摸手指,用力压脚掌,递镜子,帮参与者站起来等等。

在指引还有同参与者互动的同时,观察每一组体验者的动作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的组别两个人互相并不配合,有的组别从一开始就能很快就进入状态探索手指,手掌,胳膊等等身体的部位,然后尝试不同的姿势和动作。有的组别很明显的可以看到其中一个人先动,另外一个人跟随,也有的组别,两个人进入一种同步的状态,也分不清楚谁在引领谁。

体验的结束动作是指引者将两位体验者联系在一起,或者握手,或者拥抱,还有一组试图跳舞。之后我们会将视野关闭,然后帮助体验者取下头戴设备。往往这个时候也会有一段两人对话的高潮。也许是彼此感恩,也许是双方对于中间发生动作的讨论,我倒是没有遇到互相指责的。大家都觉得这次体验非常的独特和有趣,短短十分钟就有一次视野的改变。不过在所有活动结束之后讨论的时候,philip(研究员)提到之前的一次实验,是成年儿子和母亲,结束之后,儿子对母亲说,永远都是她做动作他跟随,就像是他的人生一样…

和philip提议考虑做一下therapy(治疗)实验,用来缓解和调节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家长和子女,可以是兄弟姐妹,可以是夫妻,男女朋友。遇到问题但是希望寻找解决途径的两人关系都可以尝试来参与这个项目,除了本身的体验之外,指引者也可以通过外部观察给予关于两人相处模式的分析和建议。

第二个项目“同理心”是个人体验,通过VR进入已制作好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患有阅读困难症的孩子的课堂体验,难民在街道、咖啡馆的遭遇等等。

Wiki(维基)词条中有提到,患有Dyslexia(阅读障碍)的人可能占到5%-15%。同理心其中的一个视频就是让体验者当一个患有轻度阅读障碍但不自知的小孩子,他阅读纸上的字的时候,看到的内容和实际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在VR视频里,体验者看到的纸上的内容是这个孩子看到的内容,也就是说是错的内容。所以体验者会完全重复读错了然后收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这一过程,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事情不发生到自己身上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它。其它的视频主题不同,但是制作思路都是类似的。

之前关注VR更多的是游戏娱乐的方面,这次的经历让我有一个新的视角看V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和人之间最困难的就是相互理解。语言,习俗,价值,音乐等等都是沟通渠道,但是没有哪一个能提供如此直接的体验。如果VR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人们互相理解,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对未来变得更加乐观一些?

备注: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可以参阅更多的视频和介绍:http://beanotherlab.org/